通常想要了解列表中某项兵器的性能时,右键点击即可弹出性能表。在战术地图中,未行动的我方单位可以从命令菜单中选择“性能”一项,已行动的单位,友军和敌军单位可以直接右击呼出性能表。初次接触可能会头昏眼花,在此本文将解释性能表的阅读方法。
速度:表示该单位一回合的移动力。根据天候、昼夜等变化,会有减半或是移动不能等情况出现,此时会用红色表示。
移动的类型:移动方式的不同,决定了在不同地形上移动时消耗移动力的多少。具体数值过于繁多,请参阅地形表,其中详细列出了各种移动方式在不同地形上的表现。比如这里图示的装轮路上,可以理解为轮式非越野车辆。如果是装轨,则是履带式的意思。一般轮式车辆在道路上移动一格消耗移动力1,而在泥泞地移动一格消耗移动力就较多,达到3或4,体现其不擅长越野的特性。其实单纯依靠经验也可以大致判断。
电池:只有潜艇才有此项数据,当潜艇使用下潜指令后,移动不再消耗燃料,而是消耗电池。电池耗尽的话,只有上浮充电一途。后期潜艇如装备有通气管,则普通天候下可以在水下使用柴油机移动。
サイズ:体积大小。此项和重量,以及(8)的搭载构成了大战略复杂的搭载系统,后述。
被攻撃タイプ:表示该兵器的防御种类。也就是受到攻击时,应用对方武器的哪一项攻击力来计算伤害。比如[对甲]指该部队为装甲目标,[对人]不是单指“人”,而是非装甲目标(软目标)。一般就算是个位数的[对甲]防御能力,也要好过二位数的[对人]防御。
从上至下为视认;雷达;声纳。当受到昼夜天候等影响时,前半部分以红色表示。视认是眼睛看到,当然最可靠,但是距离也最近。装备雷达的部队不多,大都集中在战舰及重巡,一般距离远(9),但是只能探测空中和水面目标,也不能确认对方的具体型号。当然对于老鸟来说,看外形识飞机也并不难。声纳则大都集中于驱逐舰和潜艇。距离短,但是发现水下目标的唯一手段。
超复杂的系统,包括:
搭载重量,最大可以搭载的总重量,也就是所有搭载部队的(3)的重量一项的总和。
体积制限,分为积载和牵引两种。参照(3)体积一栏,一般部队都是积载,只有各种牵引炮,当然是牵引罗。
右边的空栏,表示最大可以搭载的部队的数量,一栏为一支部队。
这么说可能太抽象,举具体例子来说吧。